日期:2023-01-21 浏览次数::109
导读:如果这些天您发现宝宝突然不爱吃奶了,嘴巴刚一碰到到奶嘴/乳头就推开、吸两口就将奶嘴/乳头吐出来,还瘪嘴哭。您就需要警惕宝宝是否得了鹅口疮。
最近总是遇到这样的咨询,说宝宝有拒奶的行为,提醒妈妈自查,看看宝宝口腔有无异常,一分析十之八九的宝宝都感染上了鹅口疮。秋季及来年的春季都是鹅口疮高发季节,预防和护理方法得先掌握起来哦。
鹅口疮专找2岁以下的小宝宝,甚者刚出生不久的小宝宝也有可能发生鹅口疮。秋季气温下降,尤其在多雨的南方,空气湿润,给各种霉菌、细菌提供了良好的繁殖条件,宝宝免疫力低,是最易感染的群体。
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炎,这种真菌通常寄生在皮肤上、粘膜上,当宝宝出现营养不良、腹泻、免疫力下降、口腔卫生较差时即可发病。
感染上鹅口疮的四大途径
1、新生儿可能经妈妈的产道被感染,在孕期妈妈需要注意私部的卫生,发现有感染尤其的真菌或霉菌感染,需要积极治疗。
2、乳头/奶瓶不卫生感染了宝宝;衣服玩具卫生没有做好,也会增加患鹅口疮的几率。
3、接触了病患被传染所致。
4、使用抗生素后,菌群失调引起。
感染上鹅口疮有什么表现?
1、临床床表现:口腔粘膜出现白色点状或片状物,见于舌缘或颊粘膜,渐蔓延至舌面、牙龈、上腭和咽喉部,并可融合成大片白膜,片状物似雪花,俗称“雪口病”
2、感染初期不容易被发现,但是已经有了痛感,宝宝吃饭、喝奶会哭闹,胃口不好,拒绝进食。当发现宝宝有拒食行为时,妈妈第一时间应该观察宝宝是否有口腔方面的异常,可能此时您还看不见白色片状物的出现,仍然需要警惕。
3、有的宝宝会出现低热,这是感染后宝宝免疫反应的表现,家庭物理降温即可。
4、白色块状物容易和口腔的奶渍混淆,如果擦去白色块状物有红色创面,可判断是鹅口疮。
做好这五件事,让宝宝远离鹅口疮
1、做好口腔卫生
喂食以后帮助宝宝清洁口腔,1岁以内的宝宝还没有练习刷牙,可以用温湿的医用纱布清洁口腔,每次喂完奶都可以喝一口白开水,也能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;1岁半后,你可以帮助宝宝练习刷牙,培养个人卫生自理能力。
2、哺乳妈妈做好个人卫生
哺乳期,妈妈应该做到勤换衣服,尤其是内衣最好每天换洗,每次喂奶之前都用小苏打水擦擦乳头和乳晕。
3、奶具、玩具勤消毒
喝奶粉的宝宝,所用的奶瓶和奶嘴,每天都应该杀菌消毒,可以用蒸锅蒸煮消毒,也可以用煮沸消毒法。宝宝的玩具最好能用消毒液定时消毒清洗,耐高温者也可以用煮沸消毒法消毒。
4、远离病患,杜绝被传染;再次强调任何人都不能亲吻宝宝,尤其是嘴对嘴亲宝宝,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,成人所携带的很多有害菌是宝宝抵抗不了的。
5.不乱用抗生素
秋季是宝宝疾病多发的季节,为了让宝宝好得快一些,或者针对细菌感染较严重的疾病,可能会用到一些抗生素,而抗生素会杀灭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细菌,从而导致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,引发鹅口疮,医学上称之为菌群失调引起的疾病,根据宝宝病情抗生素能不用则不用。
鹅口疮的治疗及家庭护理:
1、用2%-5%的苏打水清洗口腔,弱碱环境可抑制白色念珠菌繁殖;可用中药冰硼散涂口腔涂抹口腔的方式治疗鹅口疮,涉及宝宝用药一定在儿科医生指导下进行。
2、给孩子治疗鹅口疮的时候,应该停用抗生素,如果有重大的疾病必须使用抗生素,则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,在服用抗生素的过程中也可以补充益生菌,利于降低抗生素的副作用,只是抗生素和益生菌的服用间隔时间最好在2、3小时。
3、在治疗过程中辅以维生素C和维生素B2,利于缓解鹅口疮引起的炎症。
4、保证充足的睡眠,良好的休息可以缩短病程;喝奶粉的宝宝,注意奶水温度,太热会增加宝宝痛感;宝宝不吃不要强迫他,创面痛宝宝拒食是正常反应,不要着急,能吃多少算多少,如果孩子喂母乳,可以尽可能多喂些,母乳中特有的免疫球蛋白可增强宝宝的抗病能力。